安全帶安全帶作為汽車發生碰撞過程中保護駕乘人員的基本防護裝置,它的誕生早于汽車。早在1885年,安全帶出現并使用在馬車上,目的是防止乘客從馬車上摔下去。1902年5月20日在紐約舉行的一場汽車競賽場上,一名賽車手為防止在高速中被甩出賽車,用幾根皮帶將自己和同伴拴在座位上。競賽 時,他們駕駛的汽車因意外沖入觀眾群,造成兩人喪生,數十人受傷,而這幾名賽車手卻由于皮帶的緣故死里逃生。這幾根皮帶也就成為汽車安全帶的雛形,在汽車上首次使用,便挽救了使用者的生命。 1922年,賽車場上的跑車開始使用安全帶;1955年,美國福特汽車裝用了安全帶;1968年,美國規定轎車面向前方的座位均要安裝安全帶。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都相繼制定了汽車乘員必須要佩帶安全帶的規定,我國公安部于1992年11月15日頒布了通告,規定從1993年7月1日起,所有小客車 (包括轎車、吉普車、面包車、微型車)駕駛人和前排座乘車人必須使用安全帶!兜缆方煌ò踩ā返谖迨粭l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摩托車駕駛人及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戴安全頭盔。 安全帶是所有的車輛安全系統中最基本的一個。上車、把安全帶拉過來,然后"咔嗒"一聲系好。很容易,是嗎?對,是很容易,可是人們依然會忘記這么做,或者說他們不喜歡這種被"束縛"的感覺,現在大部分的新車都會發出各種聲音或光信號,提醒人們系好安全帶,這樣所謂的"遺忘"也就走到終點了。2004年,高速公路上車禍的受害者有55%沒有系安全帶,而據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估計,2002年有14570人從死神手下逃脫,原因僅僅是他們系好了安全帶。 安全帶的技術進步包括預緊器、力道限制器,以及三點式或四點式的組合等。在撞擊的時候,預緊器可以把安全帶拉緊,防止由于松懈而帶來會造成身體傷害的位移。撞擊結束后,力道限制器可以使安全帶略微松弛以減輕對車內乘員的壓力。 三點式安全帶可束住乘客的胸腔和大腿前部,在微型轎車中可以將對前座乘客的嚴重傷害減少44%(與不系安全帶的乘客相比),對后座乘客的嚴重傷害可以減少44%,如果跟橫向安全帶相比,對后座乘客的嚴重傷害可以減少15%。更重要的是,前座乘客使用三點式安全帶而不是橫向安全帶,對乘客腹部和頭部的傷害將分別可以減少52%和47%*。 典型的四點式安全帶包括兩條豎向的吊帶,可以束住車內乘員的胸腔,并在底部與橫向安全帶扣接。四點式安全帶已經在賽車上使用了很多年,現在一些客氣制作廠商,比如沃爾沃,正嘗試將其應用到微型轎車上。設計的出發點是在汽車發生滾翻時,四點式安全帶可以將撞擊力更均勻地分散掉,同時還可以將乘客牢牢地固定在座椅。 看看我們對于佩戴安全帶的實測視頻吧,不要以為堵車高峰時就可以不佩戴安全帶。 預緊式安全帶 預緊式安全帶(PRETENSIONER SEAT BELT)也稱預縮式安全帶。這種安全帶的特點是當汽車發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間,乘員尚未向前移動時它會首先拉緊織帶,立即將乘員緊緊地綁在座椅上,然后鎖止織帶防止乘員身體前傾,有效保護乘員的安全。預緊式安全帶中起主要作用的卷收器與普通安全帶不同,除了普通卷收器的收放織帶功能外,還具有當車速發生急劇變化時,能夠在0.1秒左右加強對乘員的約束力,因此它還有控制裝置和預拉緊裝置。
基本原理 理想的安全帶作用過程是:首先,及時收緊,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刻毫不猶豫地把人"按"在座椅上。然后,適度放松,待沖擊力峰值過去,或人已能受到氣囊的保護時,即適當放松安全帶。避免因拉力過大而使人肋骨受傷。先進的安全帶都帶有預收緊裝置和拉力限制器,讓我們來看看這兩者的功能原理。 一、安全帶預收緊裝置當事故發生時,人向前,座椅往后,此時如果安全帶過松.則后果很可能是:乘員從安全帶下面滑出去:或者,人已碰到了氣囊,而此時安全帶由于張緊余量過大而未能及時繃緊,即未能像希望的那樣先期吃掉一部分沖力,而是將全部負擔都交給了氣囊。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導致乘員嚴重受傷。但問題是,正確安裝的安全帶。其松動余地來自何方?一是由于乘員的衣服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另外在安全帶裝置中也多少隱藏了部分松動余地,這種余地無法消除,但真遇到事故時,還就應該盡量消除。怎么辦?為此出現了這種安全帶預收緊裝置它負責提供瞬間繃緊的安全帶。其作用過程是:首先由一個探頭負責收集撞車信息,然后釋放出電脈沖,該脈沖傳遞到氣體發生器上,引爆氣體。爆炸產生的氣體在管道內迅速膨脹,壓向所謂的球鏈,使球在管內往前竄,帶動棘瓜盤轉。棘爪盤跟鈾連為一體,安全帶就繞在軸上。簡單地講,就是氣體壓力使球動,球帶動棘爪盤轉,棘爪盤帶動軸轉--瞬間實現了安全帶的預收緊功能。從感知事故到完成安全帶預收緊的全過程僅持續千分之幾秒。管道末端是一截空腔,用于容留滾過來的球。 二、安全帶拉力限制器事故發生后,安全帶在預收緊裝置的作用下,已經繃緊了。但我們希望在受力峰值過去后,安全帶的張緊力度馬上降低,以減小乘員受力,這份特殊任務就由安全帶拉力限制器來完成:在安全帶裝置上,有一個如前所述的預收緊裝置,底下卷繞著安全帶。軸芯里邊是一根鋼質扭轉棒。當負荷達到預定情況時,扭轉棒即開始扭曲,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安全帶,實現了安全帶的拉力限制功能。
預緊式安全帶的主要分類 控制裝置分有兩種: 一種是電子式控制裝置,由電子控制單元(ECU)檢測到汽車加速度的不正常變化,經過電腦處理將信號發至卷收器的控制裝置,激發預拉緊裝置工作,這種預緊式安全帶通常與輔助安全氣囊組合使用。 另一種是機械式控制裝置,由傳感器檢測到汽車加速度的不正常變化,控制裝置激發預拉緊裝置工作,這種預緊式安全帶可以單獨使用。 預拉緊裝置則有多種形式,常見的預拉緊裝置是一種爆燃式的,由氣體引發劑、氣體發生劑、導管、活塞、繩索和驅動輪組成。當汽車受到碰撞時預拉緊裝置受到激發后,密封導管內底部的氣體引發劑立即自燃,引爆同一密封導管內的氣體發生劑,氣體發生劑立即產生大量氣體膨脹,迫使活塞向上移動拉動繩索,繩索帶動驅動輪旋轉號驅動輪使卷收器卷筒轉動,織帶被卷在卷筒上,使織帶被回拉。最后,卷收器會緊急鎖止織帶,固定乘員身體,防止身體前傾避免與方向盤、儀表板和玻璃窗相碰撞。 |